
临洮路在哪些地方
临洮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境内。临洮路是一条重要的交通线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临洮县境内。临洮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是黄河流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临洮路是连接临洮县及周边地区的重要通道,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积石州(今青海循化),攻入临洮路(治所临洮,今属甘肃)。七月,攻下京兆(西安)。年迈多病的成吉思汗终因积劳过度,在六盘山的营帐里离开了人世。
宋为唃厮罗政权占据,称洮州为临洮城。绍兴四年(1134年)为金占据,仍称洮州,属临洮路。 元、明仍称洮州。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升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临潭县至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专员公署从临洮移至岷县,临潭县属第一区管辖。
临洮路(治临洮府,今临洮县),统辖临洮府、积石州(原为积石军溪哥城)、洮州、兰州、巩州(今定西、陇西、通渭县)、会州(今靖远县)、河州。 元代,甘肃行政区划大体是省、路、府(州)、县四级制。
甘肃也有个岳麓山:相传是老子飞升处,为西北道教胜地
〖One〗、山顶处是飞升阁,为岳麓山的主体建筑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后来到甘肃临洮,喜欢这里的山水风景,便在岳麓山上讲经,后于此地飞升上天。飞升阁下有一尊3米高的汉白玉老子雕像,老子面容慈祥,注视着远处的大地山河。朋友跟我说后面墙壁上有“凤台”两字,这两个字出自于清代末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Two〗、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民间祭祀习俗的综合考量,可以推测出老子出关后在甘肃等地传播道教思想,最终在甘肃省临洮县‘飞升’。在最近于甘肃省兰州市举行的“首届老子文化世界论坛”小组讨论会上,甘肃省政协的张炳玉研究员和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延涛研究员发表了上述观点。
〖Three〗、据有关史料、实物和民间祭祀风俗可以推断出,老子出关后在甘肃等地修身传道,最后在甘肃省临洮县‘飞升’”。
〖Four〗、也就是说,当时有人认为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去当了和尚。这样的说法当然是荒谬不经:老子骑的是青牛,又不是高铁。不过因为这种议论,道教中人王浮,则杜撰了著名的《化胡经》。《化胡经》也就是流传甚广的所谓化胡为佛典故的起源。
〖Five〗、所以,时至今日,临洮县岳麓山至今还有“超然台”“说经台”“飞升崖”等与老子有关的遗迹。所以就有学者认为,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一说。但是,这些西去的说法虽然颇为传神,却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而显得有些苍白。当然,还有很多人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
〖Six〗、今天在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上还有一处高约13米的高台,叫“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庙。庙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称为“赶山鞭”。相传老子50多岁时曾在这里讲学,此地离自己家有好多路,来来往往都要经过一座山叫“隐阳山”。
临洮县站滩乡五脏沟海拔
站滩乡境内地处高寒山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沟壑纵横,境内比较高点位于泉头,海拔2580米;最低点位于五脏沟,海拔2220米。
五脏沟村。作为一个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临洮县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五脏沟村。临洮县,古称狄道,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境内有洮河而得名。
古桐村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站滩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1242032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21124。邮政编码为7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32,车牌号码为甘J。古桐村与井儿沟村、马莲滩村、云谷村、官庄村、庙滩村、站滩村、新寨村、庙背村、红泉村、五脏沟村相邻。
云谷村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站滩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1242032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21124。邮政编码为7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32,车牌号码为甘J。云谷村与庙滩村、井儿沟村、新寨村、古桐村、红泉村、马莲滩村、五脏沟村、官庄村、站滩村、庙背村相邻。
本文来自网友自行投稿,所投稿文章内容并不代表898信息网立场,创作不易,如若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898s.com/a/show-22985.html